尾章
时乙的死,在每个人心里的份量固然是不一样的,但却重创了dousen(道尔森)生物制药公司,与之相关的几起恶性杀人事件,被曝光出来以后,在江城市的影响不亚于一次中级地震,感受深切的不止是警界,还有新闻媒体和与之相关联的行政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某些人。
时乙出院之后的后续发展,以及最终的结局,首先反思的就是他的主治医师骆嘉川,虽然他接连失去了身边的护士胡晓梦和助手秦升,这令他异常痛心,但对于时乙的死他也是非常惋惜和遗憾的。
不是当时救与不救的矛盾纠结,治病救人本是医生的天职,这没有好坏善恶之分,也不因患者的高贵和卑贱有所区别。尽管胡晓梦和秦升的被杀与时乙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但他还是认为,自己当初施行部分脑组织置换手术的决定完全没有错,即便目前被杀的人是自己,他也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和面对困难的挑战精神。
关键问题是,这个手术是否成功是需要他考虑和总结的,他开始回顾自己的整个手术过程,翻阅关于时乙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的跟踪记录,两次问诊测试,还有结合刚刚获知的一些信息reads;大小姐的异能保镖。他发现时乙的性格变化是有一个缓慢的过程的,只是在这中间自己并没有完全重视,只是片面地认为这是一些恢复期间的正常反应,可是后来的变化令他出乎预料,这种性格的逆变是颠覆性的,用一些惯有的医学常识确实又是解释不通。
难道进行部分脑组织置换,原来死者头脑中残留的意念通过重新移植,会在新的环境中死灰复燃吗?
他觉得自己的这个设想很大胆,但是事情的演变似乎又恰好吻合了自己这个大胆的设想,现实演进的过程是最出人预料的,命运是最好的戏剧大师。这个置换的部分脑组织在他头脑中所占的比例是如此之小,只不过是起到连接和代替部分功能而已,又怎么可能影响,甚至掌控他原有的意识思维呢?
如果当时时乙的部分脑组织置换手术带有实验的成分,那么现在,显然是无法下实验已经成功的结论的,可是失败的原因又是在哪里呢?
就是带着这样的疑虑,他临时决定封存时乙的住院病例,暂不对外公布手术的最终结果,大约也不会有人认为时乙最终的结局就一定会与这次手术有关,而是根据自己目前手上所掌握的一些手术实际操作经验,结合临床病理记录,写一篇脑外科手术总结和探索性的论文。
论文的论题自然就是关于通过部分脑组织手术置换后,死者原有的意识思维是否会在被置换者的头脑里存留,甚至是复苏,继而操控被置换者的意识思维。他这个论文虽然具有探索性质,但是他自认会对脑外科手术的发展具有非凡意义,甚至是颠覆性的,如果这个论文最终发表在权威医学刊物上,在医学界最终也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吧?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骆嘉川医师怀着一种迫切的心情,开始着手写这一篇论文,他不管别人会如何看待自己,一时的失败和不被理解并不能动摇他的意志,只为下一次的成功而继续努力。
安馨雅交给警方的关于dousen(道尔森)公司罪证的录音证据,成为了各方共享资源,因为想要知道关键内容的不是只有叶萱,甚至还有食品药监局。但是,当各方都如愿知道了罪证的核心部分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dousen(道尔森)公司的阴谋已经很清楚,这是个被异端教派组织核心成员掌控的跨国医药公司,他们就是借由自己的药品以及保健品销售网络把自己恶意制造的产品销售给广大消费者。如长期服用他们的产品,不仅会产生严重的赖药性,甚至意识思维都会被他们所控制,他们利用这些被他们控制了意识思维的民众制造暴乱事件,并最终对抗政权,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至于他们是如何完成这种恶意植入的,时乙此前也早有分析,就是通过微粒子植入的方式,躲过食品药监局的严格检测,而最终实现合法流通。
警方的顾虑是,虽然明知dousen(道尔森)公司的阴谋,但是与之相关联的几个关键人物都已经死去,明线已经断连,继续追究内在的通连,则是一个隐秘庞大的网络,甚至以自己现有的警力不足以胜任这项庞大的工作,所以求助于行政部门,希望食品药监局对这个事件表明态度和立场。食品药监局的态度和立场很明确,就是希望彻底肃清这个事件,严肃处理,但是有碍于dousen(道尔森)公司毕竟是一个大的跨国制药公司,国内的分公司行政部门可以对其查封,启动司法程序起诉当事人,但是对于其国外的其余分支机构就有些鞭长莫及了。
关于如何惩处dousen(道尔森)公司的问题,转了一圈之后,最终还是落在了媒体的肩膀上,因为在这个时候,发挥一下舆论的效力是最方便和快捷的方式,当今世界信息网络如此发达,一个报道就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产生舆论的巨大海啸。
所以,就这个事情向东直接找到了叶萱,叶萱虽然还未完全从失去丈夫时乙的悲痛中完全恢复过来,但是,听完了向东的讲述,明确了警方,以及食品药监局的态度之后,她还是努力使自己振奋了起来。毕竟,这一切也是时乙最后的遗愿,他生前未做完的事情,在他死后自己要努力帮他达成,也算是对他在天之灵的告慰,她答应利用手上所掌握的材料写一系列具有相当力度的批评性新闻报道reads;冥宝。
“还有一件事情,想征询一下你的意见,关于你丈夫时乙博士的研究成果你决定怎么处置?”向东佩服于叶萱作为一个女人的表现,然后又试探性地问。
“我丈夫的新药研究成果目前在你们手上吗?”
“是的,我们是从司徒一诺和方舟的手上获得的,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罪行,便主动自首,并且交代了一些事情,最重要的是把时乙博士的研究成果交给了警方,他们接下来也是要面临司法起诉的,不过,这个研究成果在某些方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让它发挥最大的效力吧?”
“嗯,这是我丈夫生前辛苦和智慧的结晶,我看还是把它捐献给国家,将来制造出新的心脑血管药物,造福更多的患者吧!”
闻听叶萱的决定,向东的眼里流露出喜悦的光芒,微微点头道:“这样当然是最好的结局,也算是时乙博士对社会所做的一次巨大的贡献,时乙博士的死固然令人惋惜,但他在死后依旧能够发挥自己的余热也是一种荣耀。”
“我不管别人如何看待我丈夫时乙的死,我固执地认为他并不是一个穷凶极恶,一无是处的的罪犯,他只是在某些时候失去了本能的判断,做出了一些违背常理的行为。”叶萱再次强调道。
叶萱把自己将要着手写系列报道的事情跟社长林一舟进行了简单的沟通,社长林一舟对这个报道自然是期盼已久,非常期待的,同时,他也担心以叶萱现在的状态能否坚持完成这项工作,毕竟,他也看得出来时乙博士的死对于她的打击太大了。
叶萱虽然外表温柔,内心却也是一个坚强和执拗的人,既然她已经决定的事情,她就会努力去完成,不会因为一些意外发生的事情,中途停顿,或有所改变,这如同一如既往地执着去爱一个人。
因为准备时间充分,手上的资料又很充足,所以她的报道写起来自然就很顺畅,并且饱含激情,充满力度,她夜以继日,马不停蹄,怀着一种悲壮决然的心情,对dousen(道尔森)公司表达了最强烈的控诉。
第一篇报道顺利完成,在江城晚报刊载之后,反响强烈,民众震惊,并且很快被新华社转发,继而陆续被国内各大重要报刊转载,初步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紧接着后续报道相继在江城晚报刊发,引发持续关注,一时之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并且也引起了国际舆论界的注意。
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世界三大著名通讯社对此次事件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并且也相继转发了叶萱的纪实新闻稿。
就在叶萱的第四篇新闻稿刊发之际,骆嘉川医师的医学论文也艰难落地,并且顺利地刊发在了国内医学界的重要专业性刊物上,不过,骆医师的论文却遇到了与叶萱新闻稿迥然相异的命运。
一些脑外科专家对于骆医师的手术临床记录表示出了质疑,更有甚者直接批评骆医师是在虚构,这一切根本就不是事实,倒像是他自己创作的科幻小说的构想。
一个死去的人的意识思维,通过脑外科移植手术,植入新的脑组织中竟然能够继续存留,甚至是达到控制被移植者的意识思维,这从理论和实际情况来看根本就是说不通的,甚至有的医学专家尖刻地批评了骆医师对于脑外科医学研究的专业态度。
骆医师百口莫辩,可是,实际情况是它确实就发生了,这是自己亲身经历,并且深切感受到的,不是凭空捏造,毫无根据的幻想。
骆医师的脑外科研究和探索有待于进一步证实,暂时不被认可,叶萱的新闻报道却产生了显而易见的效力。因为舆论的揭露性报道,dousen(道尔森)生物制药公司所在的各国分支机构都开始着手调查他们了,并且适时地启动了司法程序,公司高层的几大核心领导面临多项罪名指控,最终,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辉煌一时的大型跨国制药公司逐步走向了覆灭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