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姑奶奶在五零 > 第49章

第49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林芳下班回来后宋建安和她说了郑宏伟的事情,周末的时候两人一起去了郑宏伟家里。    互相介绍后,约定了以后郑宏伟每星期负责造一辆自行车,林芳负责购买材料和售卖,所得利润两人平分。三人在简单的手写合同上按了手印,平安牌自行车最初的小集团问世了。    之后几天,宋建安日日往郑宏伟家跑,带着他做了一遍女式小车。做好后,林芳和宋建安又去了一趟市里顺利卖掉。郑宏伟拿到第一笔钱的时候坚定了跟着他们干的决心。    转眼又到了开学的日子,宋建安依依不舍的走了。    开春的时候林芳突然想起几句歌词。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祖国开始腾飞了!    林芳白天依旧在罐头厂上班,周末休息的时候去市里买材料卖自行车。像只存粮的小仓鼠,看着小金库一点点变多。    这两年村里也发生了不少事情。    知青们考大学,返乡回城,陆陆续续的离开,现在青年点已经没几个人。学校的周丽红老师和另一位王老师留了下来,卫生站的唐医生也没有离开。可能是十几年生活在这里,结婚生子后他们已经扎根在这里,可能是践行当初下乡时的伟大理想;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可敬可爱的人。    社员养家禽没人管了,不少人养了鸡鸭和兔子去县城卖掉,生活好了很多。    林芳不记得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体是什么时候,大概就是这几年。    县城里也不再是黑灰蓝的世界,开始出现鲜艳的颜色。    ***    这天,核完账后办公室里几人开始话家常。    王丽华去年来的科室,比较爱说话,闲下来整个办公室都是她的声音。    “那些知青缺德死了!我们村好几个知青考上大学就跑了,找都找不到,生的孩子都不管了!我们村大队长家的闺女更惨,正怀着孩子,他男人要去上大学,女的不愿意说什么也不让他走,结果两人打起来,不知道怎么把孩子打掉了。那知青竟然什么都不管自个偷跑了!我就好奇了,没有队上的介绍信他怎么跑的?”    林芳手下一顿笔尖划破了面前的纸,如果她没记错王丽华家在王家寨。前世的奶奶正是王家寨大队长家的女儿。    当年从王家寨回来后,林田结婚生子,林芳再也没关注过前世奶奶的事情。    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日子平静无波,转眼又是一年。    一年的时间,林芳和郑宏伟加上宋建安放寒暑假时帮忙,陆陆续续出手近百辆车。    到手的钱留下来一部分,剩下的全部被投了出去。    前世安平县一直是个一百八十线的农业小县城,林芳只在供销社附近买了两家院子。平关市里,林芳在一中旁边买了几间房子和一家院子,最后一家院子定在市中心供销社附近。    林芳买东西也没瞒着宋建安,宋建安知道媳妇儿把自家原本万元户折腾成千元户的时候一阵牙疼。    能咋办?    你挣的钱,随你高兴。    牙疼过后宋建安也跟风在学校和市中心买了几间房子。    受到林芳卖自行车的启示,宋建安突然觉得放着自己的手艺不用简直是浪费青春。    大件的自行车别想了,收音机这些小东西不在话下。学校里有训练中心各种设备都有,宋建安和老师关系不错,经常去做点东西。一年下来也攒下不少,原本想着过年了给媳妇儿一个大惊喜,干脆也换成了房子,直接把两张房产证明甩林芳怀里。    林芳收到的时候惊喜极了,省会的房子有了,是不是该畅想一下北上广了!    又到周日,林芳推着车子去黑市。    现在应该算不上黑市了,长长的一条街俨然最繁华的交易市场。    林芳把车推到老地方,上次说好价的女同志已经在等着,对方看过车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年多的时间里,市里突然出现百辆同款的女式车,哪怕不是名牌,也会想当然的以为是不错的牌子。林芳每次刚落脚,用不了多久就能卖出去。    收好钱,林芳在集市上逛了一圈儿,拎着几样东西回了火车站附近落脚的小院子。    简单吃过午饭,睡一觉后提着东西赶下午返回县城的车。    林芳提着一条鱼进院子,刘香兰和胖丫见了赶忙走过来。    “娘,你又买大鱼了!”    家里人爱吃鱼,以胖丫为最。每次看到林芳带鱼回来都高兴的不行。    刘香兰接过掂量了一下,乐呵呵的说:“这鱼怎么着也有十几斤!可真大!”    林芳汗颜,她空间里还有几条一米多的巨无霸,林芳看到都怕,更别说吃了!    空间里的鱼经过这几年繁衍,已经大大小小数不清。林芳原本还每天扔些菜叶子喂它们,后来找来一些水生植物扔进去,这才慢慢实现自给自足。空间里的植物有限,鱼的数目渐渐自己控制下来。    林芳没想过在市里卖鱼,只偶尔拿出几条不大不小的谎称在市里买的留着自家吃。    林芳也不打算一辈子随身带着一个鱼塘,想着以后有机会去那条大江大河,把空间里的鱼群、淤泥这些全扔进去。还她一个干干净净的空间。    林大有提着刀去杀鱼,胖丫抱着刘香兰的大腿撒娇:“漂亮的太姥姥!我们吃鱼丸!胖丫最爱鱼丸了!”    “好!好!今天吃鱼丸!”刘香兰满口答应。    林芳拍了她小屁股一下,“就你嘴甜!吃个饭劳动一大家子。”    “嘴甜好,像她爹,打小会哄人。”刘香兰一夸,胖丫更得意了抱着太姥姥一顿蹭。    林大有把鱼处理好,片了约莫两斤鱼肉放盆里,把盆子给林芳:“给你哥送去。”    林芳接过喊了胖丫一声:“胖丫!去舅舅家不去?”    胖丫站在桌边头也不回:“不去!我要看太姥爷剁肉肉!”    林芳找了块白色蒸笼布把鱼肉盖住,一路端着去了林田家。    “哥,嫂子,我来了!”林芳自顾自去厨房把鱼肉倒进另一个盆里,洗干净盆子走了出来。    小壮壮和胖墩儿在院子里打陀螺,“姑姑,爹没下班,娘去地里了,就我在家看门。”    “我拿了点鱼肉过来,记得跟你娘说一声。”    林芳从口袋里拿出一把糖给他们,两人坐在地上你一个我一个分起来。    林芳出门的时候碰见红星娘从地里回来,以往经常笑的人脸上满是愁容,隐隐能看到头顶的白发。    胖墩儿当时在市里医院前前后后花了好几百,林红星家现在还没还清,背着这么大的窟窿,一家人都消沉起来。    “小芳,回来了,来家坐坐?”红星娘见了林芳笑着招呼。    “不了,嫂子我回家做饭了。”    回家路上,林芳想起帮她家很多的红星娘一家,想到说话磕磕绊绊的胖墩儿叹了口气。    ***    今年放暑假宋建安没能回来,他被分配到一个工厂里学习。    不能回家,不能见老婆孩子,宋建安觉得自己可怜极了。苦巴巴的写了好几封信让林芳带着胖丫去看他。    见他这么可怜,林芳带着胖丫去住了一个多星期,爬爬山,逛逛街,玩够了才回来。    回来之后林芳决定把县里和市中心的房子修一修,改成后院前店的店面。    市里已经陆陆续续有了各种小店面,去吃饭还能碰到不收粮票的小餐馆。第一批个体户已经以各种形式出现。    林芳打听后才知道为了解决回城知青的就业问题,市里已经允许发展个体经济。不过这是工人最光荣的时代,干个体会被人看不起。市里在集市上做小买卖的有,真正开店的却不多。    林芳现在还是罐头厂的工人,不能在外面挂名,和林大有夫妻商量后决定先让林大有挂名。    既然决定要开店,店里的商品自然不能太单一。林芳和郑宏伟商量后决定增加常见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和三轮车。    两家店面整理好的时候,营业执照也办好了。    考虑到成品不多,林芳打算先开县里的店,看看效果怎么样。    林芳要上班,看店的人原本打算在村里或者县城找一两个人。刘香兰知道了直说浪费钱,和林大有商量后两人决定带着胖丫去看店。反正都是明码标价,也不担心算错账。至于村子里,不干活没工分,只能等着分粮的时候向别人买。    一家四口,三个人住县城,林芳干脆也搬了过去。每天上班都能节省半个小时。    金九银十好日子,紧赶慢赶等所有手续弄好,开店的时间定在了农历八月初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