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变
第二章:生变 “阿宝!阿宝!醒醒啊!” “她死了吗?” “别胡说!” “你们都让开点,别围这么近,让她透透气!” “大夫怎么还不来?” …… 耳边纷乱嘈杂,说话声此起彼伏,搅得人不得安宁。 孟珠双眼睁开一道缝,才动了一下,就觉全身疼痛,好像被重物碾过似的。 一只手伸过来按住她肩膀:“别乱动,好好躺着,等大夫来看你。” 可她目下躺的地方并不舒服,冰冷坚硬,腰背后面还有什么东西硌着,小而尖锐,面积又广,似乎是碎石。 孟珠艰难地转动脖颈,最先看到的是嫂嫂蒋沁。 她穿窄袖胡服,双膝跪地,左臂伸出按着孟珠,右臂不自然地下垂,好像受了伤,而且面色苍白,发丝凌乱,原本应绑在额间的大红抹额被推倒头顶,额头上汗珠细密,脸颊上染着污泥,还有数道长短不一的划痕正渗出血来。 这场景有些莫名的熟悉,却一时想不清楚。 “让一让!拜托让一让!让我过去!受伤的是我妹妹!” 围拢的人群让开一道缝,穿丁香色齐胸襦裙的孟珍跑近,她哭个不停,几乎要扑倒在孟珠身上,被蒋沁眼疾手快地拦住。 不知是否触到伤处,孟珠清楚地听到蒋沁“嘶”了一声。 孟珍还在落泪,臻首低垂,双髻上与襦裙同色的缎带垂在脸侧,微微晃动,不愧是晋京第一美人,连哭都姿态动人。 “阿宝不怕,姐姐在这里。”她呜呜咽咽地哄着孟珠。 柔弱的少女故作坚强,懂事的长姐体贴幼妹,无论哪一种都令人更生好感。 可对于刚被孟珍谋杀过一次的孟珠来说,全是惺惺作态,简直令人作呕。 得益于孟珍还有周围女孩子们一模一样的穿着,孟珠终于想起自己身在何处。 这里是青莲女书院,那丁香色的衣裙是书院的制服。 时间么,应当是她十三岁那年秋末冬初,书院举行马球比赛时,孟珠的坐骑受惊,把她甩下马背,摔断了腿,蒋沁为了救她,手臂还脱了臼。 来不及惊奇,人群再次让开,白胡子大夫背着药箱走过来,询问、查看、包扎,马不停蹄。 终于清静下来时,孟珠已躺在回孟国公府的马车上,车厢里燃了熏炉,身下垫着狐裘,温暖安逸。 一路摇摇晃晃中,孟珠如是想:莫不是老天爷也觉得她上辈子太过倒霉,所以赏她翻盘重来的机会?那她可得好好打算一下。 不过,算盘没打完,人先睡着了,这一觉睡得格外舒适。据说到了家门口,怎么叫也不醒,就那样呼呼大睡着,被大哥孟珽抱了进去。 其时孟国公府的一家之主,孟珠、孟珍与孟珽三人的父亲孟云升正外放在湖南,家里缺了主心骨,又偏生出了大事,孟珠的母亲万氏难过得乱了方寸,只顾落泪,倒是她的祖母孟老夫人还算镇定,细心嘱咐孟珽亲自去书院查看一番。 孟珽回来后说:“鞍具完好,马儿身上也没有伤口,问过书友们,亦无人发觉什么可疑的人或事。” 孟珠倒不吃惊,前世也是这样,最后什么也查不出,只能不了了之。 万氏一手抹泪,一手点着孟珠的脑门儿:“真是太危险了!以后不许你骑马!我早就同你爹说过,姑娘家学琴棋书画就好,学什么骑马,又不可能带兵打仗,派不上用场又随时要人命,学来干什么!还有那个马球,以后也不许你再玩!” 休沐日里,蒋沁来探望孟珠时也说起这事。 她如今还不是孟家长嫂,孟蒋两家也尚未谈过婚事,自是对孟珠远比孟珽亲近,因而有些话她瞒了孟珽没说,在孟珠面前却直言不讳。 “我想你也记得,我们检查好,牵了马儿往马场途中,碰到过孟珍,且那时赶着集合,她还帮我们牵过马。” 呵,还真是和前世一模一样呢。 孟珠怕自己笑出来,咬住嘴唇不敢放。 蒋沁以为她不愿听,话锋一转:“我知道没凭没据,凭空猜测,别说你了,就是我自己也不信。所以我不敢告诉你哥哥,毕竟他们俩同母,和你不是一个娘。我只是想给你提个醒儿,要是我怀疑错了,孟珍没什么,当然最好。但若万一有什么,你心里有个数儿,大小事上防备些,总不会吃亏,没有坏处。” 万氏是孟云升的继室,在孟珽和孟珍的生母难产而死一年后进门。 前世里,孟珠从不觉得因此便和兄姐有任何嫌隙。 那时蒋沁讲了这些话,孟珠还十分不高兴,觉得她在挑拨是非,两人吵了一架,之后疏远不少,就是蒋沁嫁给孟珽之后也没能恢复往日情谊。 如今回想起来,自己可真是有眼无珠,不识好人心。 惊马的事,确实没有任何证据能说明是孟珍做的。 不过,孟珍杀她时说过什么:“在我眼中,你最是乖巧,从不同我争抢,所有的风头都让给我。” 反过来说,也就是孟珍不喜欢孟珠抢她风头,比她出色。 姐妹两个年纪仅差两岁,难免经常被人拿来比较。 单论容貌,两人如芝兰玫瑰,各有千秋,不相伯仲。 前世孟珍之所以得到晋京第一美人的称号,更多不是依仗相貌本身,而是因为她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偏偏孟珠娇气,缺乏毅力,在这些需要日积月累、勤学苦练的事情上,自是远不如孟珍。 但她也有一样是孟珍比不了的,那就是马术。 孟珠入选青莲学院马球队后,与蒋沁搭档得格外默契,平日训练时便总引来书友围观,声名也渐渐传开去。 这次说是比赛,实际是马球队在学年完结前的表演,观赛者不光有书院师生,还邀请了许多外人,皇室中人有之,勋贵官宦亦有之,正是大出风头的好时机。 如果孟珍因此不悦,暗地里动手脚害她受伤出丑,理论上是说得通的。 可惜,没有一点证据,正如蒋沁所说,凭空猜测,不会有人相信。 反正,孟珍杀了她,也可以算作助她脱离困境,间接帮她回到过去的功臣。 孟珠决定这次放孟珍一马,就当感谢好了。以后她也不打算主动跟孟珍过不去,但亦绝不会像前世一样,傻乎乎地做什么好姐妹。 日子还长得很,按照曾经发生过的事,没了她这个掏心掏肺的妹妹,孟珍很快就要吃个大苦头,管保不能再像前世那般风光。 至于真正的好姐妹,她可要好好对待。 “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我都明白。” 孟珠冲蒋沁微微笑,伸手到她手臂前,想碰又不敢,关心问:“你都好了吗?手还疼不疼?” 蒋沁性格直率,有些男孩子气的倔强坚强,对一点小伤并不放在心上:“早好了,一点事儿都没有,不信你看。” 她说着,抡圆了胳膊转动,却不知道碰到哪里,“嘶”一声捂住肩膀不敢再动。 孟珠比她着急:“你小心啊!这才三天!你别乱动!不是又脱臼了?” @@@ 孟珠躺在床上下不了地,书院自然回不去,幸好已是十一月上旬,书院进腊月便开始放假,她耽误不了多少功课。 书院里与孟珠最要好的蒋沁和乔歆每到休沐日都来看她,到腊月里,还有更多书友不时前来,孟珠倒是不愁寂寞冷清。 伤筋动骨一百天,正月里各家各府的宴请,还有上元节花灯盛会,她也全都因而错过,未能参与。 二月十六,书院开学,孟珠已能行走如常,便按时返回报到。 不过,万氏三令五申,今年再不许她选马术课。 大夫也叮咛她的腿伤还需将养,仍有一段时间不宜剧烈运动。 孟珠唯有乖乖听话,对住课表千挑万拣,最后改选棋艺一门。 交完选课文书,天色仍尚早,明天才正式上课,今日无事,书院里学生们三五成群,或读书,或游戏,十分热闹。 蒋沁和乔歆体谅孟珠身体不似往常康健,一左一右挟.持她回斋舍休息。 为了解闷儿,乔歆还偷摘了藏书楼前的月季花,又准备了石臼和白矾,三人边聊天边染指甲。 她选中的是藕荷色,兴致勃勃地打算说服孟珠和蒋沁染一样的颜色。 “我才不要。”蒋沁一看便嫌弃,“紫的怎么看都像砸出来的瘀伤。” 孟珠则对另一种颜色有意见,那是类似西域葡萄酒的深红色,“好像得有一些年纪和风韵,举手投足雍容华贵才撑得起,我们年纪太小,不合适。” 她上辈子到死也没达标,更何况是现在。 篮子里剩下最平淡无奇的粉色花瓣,蒋沁觉得满意:“染得淡些,旁人也不觉得,只会以为指甲色泽好而已。” 孟珠也喜欢:“和制服颜色也算相配。” 乔歆有点不情愿,但两个伙伴意见相同,她希望与她们保持一致,也就不再多说,拿过石臼,把花瓣和白矾和在一起捣碎出汁。 指甲上覆盖满花汁,再用荷叶剪成条状包起来,至少两刻钟什么也不能碰,三人只能齐头一排躺在榻上说话。 “我们都打扮漂亮些。”乔歆羞涩宣布,“明天的律例课,是我表哥来教。” “也是我表哥。”蒋沁起哄,“探花表哥。” 蒋沁是蒋国公的孙女,她的姑姑,也就是蒋国公的大女儿,嫁给了第一代燕国公燕靖。 而乔歆呢,则是燕靖妹妹的女儿。 所以,燕靖的孩子,与她们两个都是表亲。 至于来教书的探花表哥,孟珠也知道,那是燕靖的小儿子,燕驰飞一母同胞的弟弟燕骁飞。 当年晋国初建,因是以武得天下,勋贵们少不了要被那些百年世家嘲笑,明里暗里被嫌粗莽,连女眷们也受了不少气。 基业已奠定,男孩子们总要读书,天赋好的还可以走科举,改头换面只待时日。 女孩子们怎么办好? 开国皇帝因此创办了青莲书院,皇家与勋贵们的女儿们从生下来便被记了名,长到十三岁,统统都要送进书院,修习琴棋书画,熟读律例,练烹饪女红,还能选学舞蹈马术。 总之,一切都为了把她们培养成名副其实、秀外慧中的贵女。 到晋国第二任帝王,也就是现在的元衡帝继位,又颁布了一项新的举措:每次殿试的一甲三人,需轮流到青莲书院任教,每人负责时间为一个学年。 且不论贵女们能从他们那儿学到多少,但被全国遴选出来,学问最好的前三名教导过,说出去也当得起一句才女的赞誉。 燕骁飞是去年殿试钦点的探花,他那时只有十七岁,别说大晋开国以来,就是算上前朝,他也还是一甲中人年纪最小的一个。 他来到书院,规规矩矩,什么出格的事都没做过,因年轻、才高、英俊,只往那儿一站,已引得大批女学生芳心暗许,乔歆便是其中一个。 可惜,他只教了她们不到八个月。 这一年的十月里,燕骁飞横死街头,凶手却一直没能找到。 不知是否天妒英才,当真让人唏嘘不已。 希望今生她可以帮上忙,最好能让燕骁飞免遭杀身之祸,毕竟他是自己未来的小叔。 直到夜里入睡前一刻,孟珠还在脑海里不停演练,如何提醒,是提醒燕驰飞还是燕骁飞,如何接近他们,若是遭到质疑,她又要怎么说…… 孟珠想了许多种方案,信心满满,只是无论如何想不到事情竟然起了变化,第二天来到讲堂,见到的人根本不是她以为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