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故都引03
宠妃系统03:千里之马时一, 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子期被引至后院, 院子规格十分简单, 一个庭院, 几间屋子而已。然过了遮蔽的围障, 便别有洞天, 陈设和佘下学宫几乎类同。 子期有如无人之境一般坦然进去。 “你呀你,这性子……” “师叔有话同我讲。”子期撇了眼他那脱毛的羽扇,眼神无谓,择了一个地方便坐下了。 齐步谅也索性随子期去了,连茶水都是自己斟。 也是悲哀。 不,相对于师哥收的关门弟子是这种性子, 劳驾不起, 还时刻有被反驳乃至于打脸的可能性, 他也许算得上是种幸运。齐步谅强行挽尊。 “你出师之后不是回东周国了吗?怎么偷偷地来这里了?”齐步谅故意强调偷偷地这三个字眼,以此揶揄子期。 况且, 他才不会认为这个半年即出师,在师门里计谋无敌手,不会服气谁, 冷血无情的师侄会特意来看他这个师叔。 齐步谅特特为子期加了若干个前缀, 似乎还不足以体现出他的特质。 话说当初, 他还曾为这个冰雪聪明的师侄肯开口第一声叫他师叔而暗自窃笑了大半个月呢。当然, 此等事情只适合自己偷偷的回味。 “骑马。” 齐步谅被子期噎个半死, 这是说, 他是光明正大来得。 “我来见一见穆国的王。”子期切入正题。 “穆王不是你说见就能见的。”对于师侄的自信,齐步谅颇喜欢泼上一大盆冷水,就想着看着这个师侄那一张冷脸能换个表情。 子期从怀里里掏出一本薄书,放在石桌上。 “这是……”齐步谅嘴刚张开,手已经掀开了书。 “《奇说》,你已经编纂完了?”齐步谅刚打开看到第一行字,就惊诧地问道。 子期道:“还有一章。” 齐步谅忍不住翻阅起来,当时,子期初入门,就被师兄宣布说这个他的关门弟子,一些人不服气,师兄就让子期闭关十天,写一本论出来,就是他手里的这本《奇说》。 当时是,子期的书一完成,就被师兄从三年修习改成了半年。全门上下,观摩过此书之后,被师兄禁止外传。 齐步谅当初看完之后,就已经倒背如流。当时,这个小师侄说,要再修改。 今日再看,果然精进许多。 齐步谅翻阅完,长叹一口气,大才和地材的区别,就如同半年即出师的子期和十年才出师的钟卜厉,亓可为。 更何况,子期不背负门里的任何责任,而钟卜厉、亓可为却承担着重责。 在他看来,这书已经很完备详实,是足以传世的书,“为什么说还差一章?” “最后一章,帝王心术。”子期放下茶杯,眼神并没有落脚点。 齐步谅忍不住再次长吸一口气了。 帝王心术! 士如何可以揣测帝王的心术,若是流传出去,岂不是把王的手段都披露出去,惹得王震怒,这是惹祸上身。 太骄傲了。齐步谅内心叹息一句。 心高气傲,他真怕这个师侄会遭受人生重大打击。多少计策高手,都毁于这一点。 但他深知,自己的话根本就不会被听进去。 齐步谅又叹了一口气,想起师兄为子期占卜的卦象显示,他命中有一险,本是坦途却有所挂碍。 不知会应在何处。 这也是这个师侄下山,师兄给他谏语,却不让流传,也是子期为何是关门弟子却名声不显,不为人所知的原因。 然子期锋芒毕露,无法遮蔽,拖一时也只不过是拖一时而已,迟早是要被世人所知的。 “把这书递上去,穆王会见我。”子期说道。 “我想知道你执意见穆王一面的原因?”齐步谅不再做老顽童之状,而是换上一副认真的样子,居然有了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的风范。 齐步谅可以猜出一些他为什么不去应招贤令,做内史,升侍郎的做法,却不知道他执意要面见穆王的原因。 “我见过东周国王太子,面憨实奸,功于心计。”子期兀自说出对王太子的评语。 齐步谅悚然一惊。 传说王太子表面暴虐,实则为人豪爽,礼贤下士,不拘小节,门下聚集了一帮士人,唯他听命,而东周的王却已老迈,朝政大事多半已交给王太子处理。 几乎是所有人都认为,王太子能带领东周国和穆国相抵抗。 如今,乍然听到子期对王太子的评价,他怎么能不惊讶,齐步谅丝毫不怀疑子期的看人水准。 子期拿盖子盖上茶杯,看向齐步谅,断言道:“王太子不可辅佐。” “天下之主,另有他人。” 齐步谅只听第一句,他的脸上冒出些许虚汗,只是太过于震惊。 听到第二句,汗水簌簌而落。 “师叔为何如此震惊?”子期微抬头,再次看向齐步谅。 “没事,没事,都是天气燥热。”齐步谅苦笑一下。 子期把茶水推向他。 “清肺。” 子期站起,起身离去,而后突然转身道:“钟卜厉,亓可为两位师兄真的北嘉国和南雍国吗? ” 子期并不听答案,只是问过而已。 几杯淡茶,一番谈话,子期便已经牵马离开。 唯齐步谅一惊再惊,最后又被子期的一句反问最后定住。他幽光独坐,怔然看子期离去,直到对影成三人的时候,还未离开那处。 他心里百般心思,千般辗转,最后化为一声叹息。 起身去书房,提笔写了四封书信,送予延初、钟卜厉,亓可为,孙不疑四人。齐步谅吩咐派送之人,“连夜赶往,急。” 派送之人点头,立即分别吩咐四波人送去。 十里一匹快马换乘,三日后抵达东周国、四日后送达沣国、五日后抵达佘下学宫。而最快的书信则是当夜就已经送达。 廷尉府,孙不疑启开信。 “引穆王现身冀里书社。” 孙不疑看过信即焚烧毁掉。 有书童敲门,原来是这时,正好廷尉回府邸,召他前去议事。 孙不疑换了身衣衫,便去廷尉府书房。 廷尉面色沉郁的坐在一侧,孙不疑嗅到他身上有酒味,蹙起眉头,瞥到廷尉脸上愁绪凝结,又放慢了步子。 “你来了,坐。” “坐的近些。” 孙不疑又蹙起眉头。从廷尉的对面坐到他的旁边。 “你书读得多,知不知道有一本叫《奇说》的书是谁所作,其人还在不在人世?” 孙不疑顾不得廷尉身上的酒气,他强自镇定,腹内翻江倒水,面上仍是如常。 《奇说》,他别说见过,还倒背如流。但佘下学宫上下都被严格禁止不得走漏风声,透漏当日子期师弟所著之书的丝毫言论。 为何廷尉会知道这本书呢? “书讲的是什么?”孙不疑问道。 廷尉摇头。 “发黄,皱巴巴,较薄,有残缺。”廷尉按照小太监所说描述《奇说》。 孙不疑心仍旧砰砰乱跳,却放下一半心来。他确信廷尉并未见过书。 “我未曾见过。”孙不疑假装怅然道。 然而廷尉的下一句话却让他的心再次提起,“你想看吗?我去向陛下求来。”廷尉的声音温柔许多。 孙不疑猛然抬头,看向廷尉,不知他是试探还是什么。 但他心却是乱跳如麻。 “陛下读过此书?”孙不疑强自镇定的问道。 “爱不释手。”廷尉道。 孙不疑心如擂鼓,是谁把此书流传出去的,难道佘下学宫里有人叛变了。 孙不疑一边思索,一边说道,“我明日想去冀里书社一趟。”。 廷尉点头,“你去休息。” 孙不疑起身离开,廷尉的目光追随他的背影而去,幽深而阴郁。 一向爱书如命,为何偏偏无欣喜之情,却多闪躲呢。 他身上还有什么秘密。 廷尉的脑海里闪过今日和穆王的对话。 穆王问他,为什么还没有成家,有没有喜欢过一个人,是什么滋味,怎么喜欢的。 他答不上来。 但他知道,穆王和他不同,穆王有吞天下之雄心,自然应是三宫六院,女人无数。 而他不同,他是臣。 冀里书社,一间小舍。子期伏案疾书之后,便换了一身青衫,烧起一壶茶,弹起琴来。 夜幕四合,只有虫鸣相和。 子期却更加沉醉其中。 夜渐渐便淡,从宫里传来早朝的敲钟声。 子期抬头看了天色,却在云里突兀地看到一双泛着光泽的眼眸,朝他眨眼。 子期摇晃下脑袋。 再抬头,那眼眸已经消失。 子期再次摇摇头,疲惫而生幻觉,他大概应该是要去补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