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2
这是防盗章, 购买比例超过50%的小天使可正常阅读~ 事实上确实是同学们想多了, 徐艳只是交待陈妍这学期备选共青团员的事情,让她跟班干部一起选出五名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同学。 陈妍回来后, 大家又不约而同的去看她。 陈妍一脸的莫名其妙,问顾依:“他们看我干什么?我脸上长花了?” 顾依道:“大家以为你东窗事发了!” 陈妍笑骂了一句“神经病”,就去找庄政,“徐老师让选优秀同学加入共青团, 你组织班干部开会研究决定。” 庄政便趁着课间让班委中午吃完饭早点儿回来开会。 梁薇自告奋勇, “我可以找老师借用活动室的钥匙,那里清静。” 大家自然点头同意。 中午放学, 顾依和陈妍一起回家。 陈妍说:“我中午在你家吃饭, 我妈做饭慢, 不然开会该晚了。” “行啊!我今天专门伺候你,想吃什么只管吩咐。要不要给你报报菜名?”顾依打趣。 “呦,小样儿的,你还报菜名呢?跟谁学的?” “电视上啊!”昨晚她刚听的相声,闲极无聊,就记了两句。 两人一路说笑着到了家, 此时店里已经来了不少学生, 夏淑英和两个临时工正忙着。 包子店现在主营包子和套餐。每天快到开饭的时间,夏淑英都会在一块小黑板上写当天的包子种类, 以及套餐的主菜和配菜, 立在店门口。 今天蒸了几笼屉纯猪肉馅和羊肉大葱馅、白菜猪肉馅的包子。套餐的主菜是排骨炖土豆, 配菜是凉拌海带和丝瓜炒蛋, 外加自制的小咸菜,骨头汤。 夏淑英觉得每天让学生带着饭盒为喝汤挺麻烦的,后来就干脆让他们用店里的碗了,大不了辛苦一下,多洗几个碗呗。 顾依问陈妍,“你是吃包子还是套餐?” 陈妍看了看说:“套餐,我早上刚吃的包子。” 顾依便去端了两个餐盘,自已去打了菜,让陈妍跟自已去自家人吃饭的餐厅,免得挤占店里的桌椅。 上了一上午课,两人早就饿了,而且一会儿还有事,便没什么形象的快速吃起来。 等快吃完了,陈妍哎呀一声,“我还没跟我妈说一声不回家吃饭了呢。” “没事。”顾依边喝汤边说,“一会儿叫顾延去跟你妈说,咱俩吃完饭就赶紧走,省得迟到。”今天的骨头汤里面还加了几块排骨,另外又放了木耳,味道不错。 陈妍点头,“也行。” 之后顾依收了餐盘,放进专门放碗筷的白色塑料箱子里,这才跟陈妍一起去学校。走之前不忘跟她妈说,让顾延去跟陈妍妈妈打招呼。 两人直接去了学校的活动室,到的时候已经有几个人在等了。 终于,人到齐了,陈妍才开口:“这次开会主要是讨论加入共青团的事情,徐老师只给了五个名额,大家看怎么选一下。” 刘金梁说:“才五个,咱们班干部就有九个,这还不算课代表呢。” 大家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是啊,班长庄政,副班长刘旭铭,团支书陈妍,学习委员顾依,劳动委员张宇,体育委员刘金梁,生活委员许清,宣传委员杜岩,文艺委员梁薇。 团支书肯定是第一批,要不就成笑话了;班长肯定也要占个名额,庄政当之无愧。剩下的三个名额就要在七个人中间产生了。 而且第一批入团的,怎么说也代表是班里最优秀的学生,所以大家都不想放弃。 顾依看看众人,自然知道大家的想法,便率先举手道:“我弃权!”一个团员而已,她反正也不是什么班级的积极分子,就让给其他同学。 大家一听,有的高兴,觉得少了个竞争对手;有的不满,比如陈妍。 她瞪了顾依一眼,说:“既然徐老师说选优秀学生,就别说弃权的事。我觉得公平起见,不如投票决定。” 宣传委员杜岩说:“是就在咱们中间投票,还是全班投票?” 庄政也开了口,“就这几个人投,选个团员而已,没必要兴师动众的。” 众人便也点头同意,本来就僧多粥少了,总不能再加上其他同学。 副班长刘旭铭说:“那团支书和班长就不用投了。” 陈妍也加了句,“不准投自已啊,你们的笔迹我可认得出来。” 本来挺严肃的事,听她一说倒让众人笑了起来。 很快票选结果出来:顾依3票,梁薇2票,刘金梁2票,刘旭铭1票,张宇1票。 下午,趁着课间,陈妍拿着选好的名单给徐艳过目。徐艳看了一下,对此没有意见,便让陈妍他们写入团申请。 对于入团申请,顾依上辈子写过,虽然没什么印象了,不过后世上班经常写各种报告,早就形成套路了,所以很快就写好了。 庄政从小耳濡目染,对于写报告也是驾轻就熟,比顾依写的还快。 剩下的三人才像真正的初一学生一样,拿着笔咬牙切齿的,也不知道应该如何下笔。 最后陈妍和梁薇借鉴了一下顾依写的,刘金梁则去借鉴庄政的,稍微改了一下,总算完成了任务。 最后便是宣誓,如此顾依、梁薇、刘金梁以及庄政和陈妍,率先光荣的加入了共青团。 顾双知道她姐压题很厉害,比如期中考试的时候就被顾依压对了好几道题,所以这两天也没张罗跟同学出去玩,老老实实的在家跟着她姐复习。 顾双知道,别看她妈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可是对她们的成绩却不放松,不管大考小考的都会问一下。要是跟她姐的成绩拉的距离太大,搞不好零花钱就没了。 顾延仍是我行我素,除了写作业也不怎么用心看书。不过顾依抽空考了考他,发现他都能答对,也就没再管他。男孩子嘛,本来就很难把心思全部用在学习上。 很快到了考试的日子。 初一学年的期终考试分两天进行,第一天考三科,上午数学,下午语文、英语;第二天考四科,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三科主课的考试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其他副课都是一个小时。学号也是按照单双分开,顾依是双号,去了外班,单号则留在本班。 第一场考数学,监考老师拿着卷子进了教室,数好之后让第一排同学往后传,然后让大家先写自已的名字和班级学号,打铃之后才可以答题。 顾依的数学学的不错,所以第一场考试很是顺利。严格来说,她只有物理学的最差,化学都比物理强。 顾依全部做完之后又检查了一遍,确定没问题了这才交卷,此时已经有不少人交了卷子。 出了考场,就见陈妍在等她,两人回家的时候顺便对了对答案,发现几乎一样,这才放了心。 考试结束之后照例放两天假,留时间给老师批改试卷。 到了回校那天,因为只是发成绩,所以规定只要8点半之前到学校就行。 顾依和陈妍进了教室,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来了,前后左右的聚的一起。大部分同学在对答案,一听到跟别人的不一样,立刻发出夸张的叫声。少数人则纯粹聊天打闹,完全没把成绩放在心上。一是本来成绩就不好,二是成绩太好完全不担心。 显然考完试就要放假了,大家的心情都不错,整个教室闹哄哄的。 顾依刚一坐下,同桌赵倩就跟她抱怨,“顾依,怎么办?我有好多跟她们都不一样。这下完了,我一定会不及格的。” 顾依安慰她:“也许你的是正确答案呢。” 赵倩还是苦着脸,“怎么可能,我是跟孟庆对的答案。” 顾依:“……”好,孟庆的成绩在班里是前几名,而赵倩……是后几名。 顾依正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安慰赵倩,徐艳总算抱着一大摞考试卷子进来了。 “起立!” “老师好!” “同学们好!请坐!” 顾依随着同学站起来给老师行礼问好,等坐下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今天喊“起立”的居然不是庄政,而是副班长刘旭铭。 她忙转头朝庄政的座位看上,发现他今天没来。 想了想,估计庄政回市里的家了,今天只是拿个成绩,不来也行,所以也没在意。 之后徐艳让各科科代表把考卷都发下去,然后公布成绩和排名。因为初一只有三门主课,就是语文数学英语,每科分数150分,所以名次也是按照三科的总分排的。 第一名是顾依,年级第一,总分447;第二名陈妍,年级第八,总分439;第三名庄政,年级第二十,总分430;第四名刘旭铭,年级第三十九,总分412;第五名孟庆,年级第五十…… 当顾依听到自已居然得了全班乃至全学年第一名,可把她给高兴坏了。要知道自打跟庄政同班后,她就成了万年老二,虽然两人每次考试的分数相差不大,可就是从来没有超过过他,总会有这里或者那里马虎一点儿,这也让她更加的郁闷。 顾依转头去看庄政,心说让你也尝尝当老二,不对,是老三的滋味。不过看到空了的位置才想起来,庄政没来,让她那颗想要炫耀的心瞬间如同媚眼抛给了瞎子。 咦?不对啊!别说庄政从来没考过班级第二,就是年级第二都没考过,这次居然是年级二十,就算发挥失常也没道理失这么多? 顾依突然想起来庄政最近几天状态似乎不对,也不跟刘金梁打球了,也不对她冷嘲热讽了,每天只是坐在座位上发呆,同学跟他说话也是爱理不理的。 难道是孩子大了,有心事了? 算了,还是等他回来再问问! 徐艳公布完成绩以及开学日期,又长篇大论的强调假期安全。比如不要单独进山里玩,不要去没完全结冰的河里滑冰之类的。好在已经是初中了,没有像小学一样发寒假作业,只是让大家在假期的时候多看看书,写几篇周记。 之后就是例行的打扫卫生工作了。 顾依在心里默默吐槽,反正开学的时候还要打扫,为什么不干脆一起呢,费这二遍事干嘛? 不过因为马上要放假,大家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一边干活一边商量着放假了一起打球,或者去哪里玩。到了中午也就放学了。 等顾依回到家,才发现她爸顾建功回来了。 夏淑英又数了一遍钱,总共是28块零6毛5分。然后开始念叨:白面五毛钱一斤,肉一块四毛钱一斤,豆油两块两毛钱一斤……今天用了得有15斤面,4斤五花肉…… 顾依听了便都记在本子上,最后加加减减的,算下来差不多净剩10块钱左右的样子。 不过这也不少了,现在文具店一天的纯收益也就一两块钱,赶上开学的时候学生都买文具能上三四块钱,即便后来一样打折,可像开业当天那种盛况再也没出现过。 对此,顾建功两口子大受鼓舞,觉得这买卖值得继续做下去。 顾依知道这要归功于很多都是自家的东西,不用花钱。比如自家的房子不用交租金,还有蒸馒头的柴火,有力气直接上山打柴火,就是玉米秸子、黄豆秸子也够烧半年的。再加上芹菜、芸豆以及调料像葱蒜什么的都是自已种的,不算钱。而且还没去掉人工成本呢。 随后夏淑英又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学生也真是不容易,有个男学生一看就是家里挺困难的,只买了一个馒头,喝了两大碗汤,他那样的个头儿我估计怎么也得俩馒头,肯定没吃饱。后来没有汤了,还有的学生什么都不就,就那么干噎了一个馒头。” 顾依便建议道:“不如明天做土豆汤,多做点儿。正好新土豆可以挖了,而且土豆吃了饱肚子。咱家不是还有咸菜吗,明天炒炒,放在汤桶旁边,有想吃的直接夹馒头里面,省得干噎。” 夏淑英点点头,“也行。明天再多做点儿芹菜猪肉包和芸豆猪肉包。我看后来就剩下肉包子了,来晚的学生可能觉得有点儿贵,都没买。” 顾建功在旁边道:“要不要做点儿素馅的再便宜点儿卖?” “不要!”顾依忙摇头拒绝,“现在大家还是比较喜欢吃肉,素馅肯定不好卖。” 顾建功想想也是,便不再坚持。 第二天早上,顾建功在家里和面,他力气大,和面比较快,夏淑英便去肉铺买当天包包子的肉馅。顾依也跟着去了,她打算跟她妈学学怎么挑选猪肉。上辈子顾依虽然也做饭,便是对于哪里的猪肉好她一直没弄明白,怕上当受骗买到不好的肉,所以猪肉都是直接在超市买。 卖肉的老板叫孙盛,40来岁,看着有些虚胖。孙盛卖的肉除了自家养的猪,大部分都是下去收购的整猪。他也帮村里人杀猪,拆骨切肉一气呵成,一把杀猪刀使的特别利索。 孙盛为人也极是豪爽热情,看见夏淑英过来,忙笑着打招呼,“来了大妹子,今天要点儿什么样的肉?” “给我称六斤五花肉。”夏淑英看着案板上的肉问道,“今天新杀的猪?” “今早现杀的,昨天的都卖光了。”孙盛说着手脚麻利的切了一大块五花肉,拿盘秤称了,秤头高高的,这才递给夏淑英。又去逗顾依,“依依快开学了,玩不了几天喽!” “1号开学,快了。” 顾依回了一句,发现案板上有几根剔得十分干净的大棒骨,一时还有些奇怪,心说你把大棒骨的肉都剔光了,狗都不吃,还能卖得出去? 后来一琢磨又明白了,这时候可不像她后来生活的年代,都喜欢买瘦肉排骨,现在流行买肥膘厚的肉回去炼油,这种大棒骨就算他不剔光肉也没人买。 不过嘛!顾依眼珠一转,别人不要,她要! “孙叔啊,你这个大棒骨怎么卖?” “想喝骨头汤了?”孙盛一摆手,“直接拿去,不值什么钱。” 夏淑英拎着肉正要走,听顾依说话便道,“那就买点回去熬汤。” 顾依赶忙摇头,“不是的妈,我们家的包子铺不是每天做汤给学生喝吗,我看这大棒骨不错,可以剁碎了熬汤,里面再放点儿土豆青菜什么的,正好给他们补充补充营养。” “那感情好啊!现在学生上学费脑子,喝点儿骨头汤挺好,你这丫头也算是做好事了。”孙盛一听放下正在磨的杀猪刀,“我帮你剁剁,剁开了骨髓容易熬出来,不过还是得搭上功夫熬才行。” 顾依道:“蒸包子的时候顺便架上柴火就行,也不用单独看着火。” 夏淑英想想昨天来吃包子的学生,在外面上学确实也不容易,便没反对,不过还是说:“孙哥你算算多少钱,不能白要你的。”她买了虽然给学生喝不要钱,可也不能占别人的便宜。 老孙拿过棒骨,在案板上劈开了,递给夏淑英,“都说不要钱了,兴你们做好事,就不兴我做了?” “这真不行,我是卖包子顺带着熬点儿骨头汤,你可是白搭了东西的。”夏淑英坚持。 “怎么是白搭呢,你不是每天都来这儿买肉吗?以后你生意越做越好,买的肉也越来越多,搭你几根棒骨很正常。行了,就这么着,以后我把棒骨都给你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