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之一门四姓 > 48.第 48 章

48.第 48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47-初到青州    47-路上闲聊(下)-20150929    刘伯伯就是把刘近南当成未来女婿培养的嘛!    这样一想,“啪”的一下,沈伯谦觉得所有的东西都连起来了。    这么简单的事情,早该想到的,我真傻,真的。    古人如此注重传承,刘伯伯又不是傻子,怎么会把家业交到一个远房侄子手里,还是出了五服的。    除非,他早就有了更加长远的打算。    女婿就是半子,他又跟刘家同姓,以后有了孩子还能两边挑,这多好啊。    你说跟谁生孩子?这还用问吗?    刘近南这么冷清的性子,能看上谁?除了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的刘小姐之外,再无旁人。    不过,问他的话他肯定不会说的,随便探探虚实。    “近南,刚才的话就当我没说啊,不过,你七月生辰,那没多久了。    过了生日你就十五了,是不是已经在说亲事了?你年少英俊,年少多金,有这么能干,,小小年纪就撑起刘家这一片家业,以后说亲的肯定能抢破头。”    沈伯谦故作感慨的说道。    刘近南听完不自觉的把头微微扭到一边,耳朵红红的轻咳了一声道:“男儿当以事业为重,况且,近南受刘家大恩尚未能报,暂不想考虑这些。    不过——说起来这个,沈大哥还长我一岁,正该说亲,不知可有了人家,我也好备份厚礼。”    沈伯谦心道:事业为重?还没报恩,不考虑。    那你耳朵红什么,头扭什么?    信你才有鬼了,呵呵。    “近南,你忘了?我有三重重孝在身,成家的事儿自然也是不急的,不过——”    沈伯谦突然话锋一转,有些调笑着说道:“虽然不急,但你就没想过以后找个什么样儿的?”    刘近南的耳朵瞬间赤红,咳了一声,转了下/身,背对着他。    才开口道:“沈大哥,此事休再提起,我并未想过。”    ......刘近南,你心里要是没个既定对象,我脑袋切下来给你当球踢好吗!    这个样子,肯定是想到意中人了。    不过,这么害羞,没法儿再聊下去了呀。    “好了好了,我不问了,你也别生气,我道歉,好。”    过了许久,就在沈伯谦以为刘近南不会再开口的时候,他却突然说了一句:既然沈大哥问了,我也该问问才算公平,不过我既然没答,也不强求沈大哥。    什么什么?问什么?    沈伯谦懵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哦,这问的够含蓄的呀,不就是问我的理想型吗?    你倒是说出来呀,你不说谁知道你问什么呀?    唉,算了,毕竟是礼教森严时代的保守小处/男,就不难为他了。    不过,你不能说,我可没说我也不说啊。    分享一下择偶观嘛,当初什么样的荤段子没听过、没说过,这个小意思而已。    只不过,对刘近南这样纯情的小盆友谈对外来另一半的期待,有种投鼠忌器的感觉。    总担心说的太直白会不会吓到人呐。    毕竟他喜欢的类型在这个时代可是典型的非主流。    不太好说啊。    直接说想找个独立自强,能顶起半边天,完全不粘人,能够跟自己有共同语言,甚至可以独立养家的女人的话。    刘近南和蒋英估计还以为他要吃软饭呢。    含蓄点儿他估计听不明白,正想着怎么说的时候,刘近南突然道:“沈大哥不说便可,不必如此为难。”    被他这么一打岔,沈伯谦却有了灵感,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期盼的另一半了。    他轻笑一声道:“倒不是为难,只是不知道怎么说。    因为我对未来的一半的期许不太符合大多数人的想法,样貌是其次,顺眼就行,当然漂亮最好,最重要的还是脾气秉性跟我能合得来。”    他这么一说,倒是激起了刘近南和蒋英的兴趣,“但不知沈大哥想要怎么个合衬法儿?”    刘近南低头喝着茶,状做随意的问道。    至于蒋英,眼中也尽是好奇。    沈伯谦心道,这会儿我要说“不告诉你们”的话,估计蒋英会毫不犹豫的把自己扔出去。    所以他忍不住继续笑着说道:“具体的很难说清,但我以前看过一段话,记忆深刻,现在想来倒是很符合我对未来一半的期待。”    说完他故意顿了一下,看了看刘、蒋二人。    刘近南依旧是低着头,蒋英眼中的期盼却更加强烈了。    果然,八卦之魂不分古今。    只不过,我会这么轻易告诉你们?太天真了。    “知道橡树吗?”沈伯谦随意的问道。    “嗯?”蒋英眼睛都圆了,怎么说起树来了?    “当然。”刘近南抬头应道。    语气明显有些不耐烦。    “木棉呢?”沈伯谦依旧问的很随意。    “见——过。”刘近南的语气中不自觉的多了一丝烦躁,而蒋英却是完全懵了。    看调戏的差不多了,沈伯谦点头正色道:“那就好,因为这段话是以树木做比的。    我也不记得在哪本书上看到的,是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说的这段话,但现在想想,真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    但刘近南没再追问,而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沈伯谦也不再卖关子,清了清嗓子,十分投入了背诵了那首有名的《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等他背完,整个车厢陷入了一片静寂。    许久之后,蒋英先咳嗽了一声,刘近南仿佛被警醒似的,也跟着咳了几声,随后低声道:    “想不到沈大哥是这样的想法,真是出人意表,我都有些吓到,见笑了。”    “不会不会,我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骇人,但我就想找个这样的。”    刘近南拿起杯子喝了口水,“也许你此刻是这么想的,但最后会发现,还是那些温婉柔顺的女子更合你意呢。    毕竟,能说出这样傲气的话,绝不是那种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    沈伯谦故作轻松的说道:“我又不是圣人,哪能什么都是对的?所以才有有个敢我挑错的人才行。    再说了,要听话买人就行,何必一定要管着自己的另一半。    夫妻之间自然是有商有量才好,不然还叫什么夫妻,你说那是找下属。”    刘近南听完又静了一会儿,一直把杯子里的水喝完才继续说道:    “沈大哥有此胸怀,近南佩服。只是这样的女子怕是不安于室。    难道沈大哥不介意自己的妻子抛头露面吗,毕竟你是秀才,若是中举就有了正经功名在身,这样的妻子怕是会惹来闲话的。”    我的事儿你都能想这么长远,自己的估计早就想的门儿清了?    小样儿,还给我装。    想到这里,沈伯谦哈哈大笑:“我是要考举人,不过我的性子不是能做官的人,受不了那样的约束,有个功名在身,只是想生活的舒服一些。    至于你说什么惹闲话的担心,就更不必了。    夫妻之道,在于相互扶持,我若是认定了她,必定也支持她的事业。    当然了,我这么说你现在也未必相信。    但,如果我的妻子想要出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事情不违人情法律,我都会鼎力支持,绝对不会有任何阻拦。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而已,想那么多干嘛,你小心长不高!”    说着他顿了一下,继续道:“我想要的是一个可以与我并肩而立的人,而不是一个只能依附于我才能生存下去的妻子。    如果我娘不是如此柔弱,也不会就这么撒手去了。    近南,也许你不相信,但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人,我宁愿终身不娶。”    所以,以后要是你爹或是别人硬要给我说亲,或是其他人给我保媒拉纤什么的,记得帮兄弟我挡一挡啊。    预防针我可是早就打了的,你到时候别掉链子啊。    他正os不断的时候,不妨刘近南猛咳一通,蒋英愣了一下才急忙拿过水壶给他添水压一压。    而后,两人都没有再说话。    他俩一安静下来,搞的沈伯谦心里七上八下起来。    怎么就不说话了呢?难道被我“终身不娶”的论调给吓到了。    刘近南同学,这我可要说说你了,你可是未来的霸道总裁啊,多少女主女配要哭着喊着往你怀里扑的,这么害羞是不行的呀。    再说了,我可是打算说完了我的情况之后再趁机探你的底的,你来这么釜底抽薪的一招。    以后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谈话了。    怎么突然就傲娇起来了呢,难不成霸道总裁又加成了小公举属性?    这么多吸引女同胞的萌点,你还给不给以我为代表的“其他”男同胞留活路了?    还是说,小盆友的爱情故事真的就不能说?    唉,完全不明白,这个年纪的孩子真是难搞,随时随地都玩叛逆。    要不怎么都不说话呢,生气了?    还是我这剂药下的太狠,把人给吓到了?    可这蒋英,你那是什么眼神儿,这么直勾勾的,幸亏是盯着车厢角,太吓人了。    你们俩,还让不让人好好坐车了!!    算了,我也要保持形象,闭目养神,装深沉还不容易啊。    诶,还真是不容易.....还好脑洞与我同在。    刘近南喜欢刘小姐这事儿十有八/九是没错的。    正宗的青梅竹马,蛮般配的,虽说是堂兄妹,但出了五服,近亲结婚的危害倒也不算大。    更何况,父母双亡的侄子只是对外宣称,说不定就是刘伯伯抱回来当女婿养的孤儿。    这样说起来,也算是一段良缘呐。    只是,听闻这位刘小姐天生有不足之症,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估计跟林姑娘是一挂的。    刘伯伯对她十分紧张,几乎不让她出门。    自己跟刘家相识也有些时候了,从未见过这位刘小姐,她堪称是刘家最神秘的人了。    但从现代养生和现代医学的观点,这种天生体弱的人更该多出来走动。    锻炼加呼吸新鲜空气才是正途。    老闷着没病都会憋出毛病来的,何况她这样的。    不行,这事儿要找机会跟刘伯伯提一下。    刘家虽然不小,但毕竟只是个宅子,经年累月的闷在后宅,别说身体受不了,心理都能弄出疾病来。    刘近南小朋友虽然冷了点儿,也挺无聊的。    但好歹也是才貌双全,配刘小姐应该是没问题的,不然刘伯伯也不会把家业交给他打理。    刘小姐其他的不说,起码也要身心健康。    不然以后他们结了婚,这日子怎么过?    一想起这个,沈伯谦就忍不住为刘近南操心,要不,弄一套养生锻炼的东西出来。    反正以前为外公和老妈都看过不少。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劝刘伯伯让刘小姐多出来走动走动。    既放松心情,又锻炼身体,还扩展她的视野。    女孩子也不该将眼光一辈子放在后宅,人生广阔,谁都不该被拘于方寸之地。    无论男女都应该走走看看,了解世界,才能有自己的思想。    而且,从他跟刘近南的接触能了解到,刘近南本人对做生意不仅有天分,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所以说他是个工作狂嘛!    若是刘小姐一辈子都呆在内宅,如何能了解他的心思。    即便因为少年情动在一起,久而久之,情愫消弭,两个没有共同语言的人,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相敬如宾。    搞不好成为怨侣也不无可能。    必须想办法让小刘同学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刘小姐出来走动走动才好。    带着这种担忧的心情,沈伯谦他们终于到了青州府刘家别院。    刘近南和蒋英也恢复了正常,沈伯谦在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暗道:小公举的脾气真难捉摸。    交代管家好好安排沈伯谦和杨风,刘近南道了声抱歉,匆匆离开。    他离开几日,一回来就有不少事情处理。    好在这里的管家是老人儿,只几句话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迅速的给沈伯谦二人安排住处,准备热水给他们洗漱换衣等等。    沈伯谦带着杨风,一一谢过。    有刘近南的交代,加上沈伯谦是久经沙场的专业装x人士,简短的交谈下来,管家不由对他高看几分。    收拾停当,沈伯谦才想起正事,他来可是为了买人的。    不过,没等他问,管家就无意的提了一下,说:    知道沈公子是来买人的,所以少东已经交下来代,过几日有本地的人伢子带人来,到时候沈公子随便挑几个合眼的就是。    人家安排的这么妥当,沈伯谦当然是客随主便,那就等着呗。    只是,这样一来他就闲了下来。    所以晚上刘近南招待他吃晚饭的时候,他提了一下,说打算带着杨风在府城转转。    一想到这个,沈伯谦还真有点儿雀跃。    进城的时候他就看到宽阔雄伟的城墙和门楼,比起以前见过的古城城墙有过之而无不及。    既然来了,肯定要看着真正的、正宗的、原汁原味的古城才行。    这个刘近南也料到了,沈伯谦的性子是不会坐着干等的,所以晚饭后他又跟管家交代了一下。    当晚,沈伯谦正在屋里想明天的安排,管家敲门进来。    还带了个人,叫刘房子。    本地人,是个青州包打听,对本地的情况最是熟悉,这几天就由他带沈伯谦二人四处看看。    沈伯谦欣然接受,不过也没忘记让管家代他多谢刘近南。    这多好啊,全方位专业地陪,有钱也没地方找去呀。    这次来青州这一趟,免不了是要欠他人情了,是不是该表示一下呢?    但是也不好太刻意。    对了!在车上问过他的生辰,也快到了,要不,备件礼物?    生日礼物,他总不会说什么?    不过,这小子这么有钱,什么也不缺,送什么好呢?    沈伯谦又犯难了。    第二天,他带着杨风,跟着刘房子,在青州府好好转了转,主要先看了看城市的规模和布局。    最后傍晚的时候去了刘家的百味楼。    生意不错,客人很多,出品不错,价格也.....不错。    本来还想去了刘家的几个布庄看看,给姥姥姥爷、大姨二姨、各位表哥表姐表弟表妹,还有杨家人和徐大姑他们都买了些尺头布料。    来府城一趟,总要带点儿礼物。    买布最方便了,轻便易拿,不占地方,又老少咸宜,这是沈伯谦一早就打算好的。    可没想到这一逛就逛了一天,在百味楼吃过晚饭出来,不少店铺都已经关门了。    而且,晚上买布料不好看颜色,明天。    不过,还是没想到给刘近南送什么。    为这个,沈伯谦真是快把脑袋都想破了。    回去一晚上没睡好,一直在想这事儿,早上起来整个人都昏沉沉的。    不过即便是有点儿头晕,还是阻挡不了他逛古城的热情。    昨天分手的时候就跟刘房子说好,今天要去市集见识一下的,他可不想错过。    洗漱过后,空着肚子,叫上在门房等着的刘房子,沈伯谦带着杨风要先去见识一下本地的早餐文化。    不愧是一方府城,还没到市集,街上就有不少小贩在兜售早点。    品种繁多,味道也还不错。    从刘家传出来的不少新调味料也用上了,们吃的烙饼里就有搁辣椒的。    最后一碗酒酿圆子下肚,沈伯谦、杨风和刘房子都撑的只能扶墙慢慢走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