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昔日容
艰难坐起身,背靠墙壁。短暂眩晕后,昏昏沉沉感觉退去,身子再不似昨夜灌了铅般重。 撤走涏香的殿内,气息清淡。 正适晨曦。 白光粼离,穿透纱帐。 她掀开时心是悬的。 生怕惊扰面前的人。 赤脚落地,安静立身。皇后仍深睡,脸容疲乏憔悴。仔细端详,真是个易忧人,连梦里,都紧锁愁眉,脱下凤簪玉华,身着常服,昼里六宫上下面前端着的气派荡然无存,可那眉头……依旧是皱着。 在不安什么? 在梦见什么? 亦或,那不堪的压力,从未于梦中消散…… 沈庄昭缓慢蹲下身,近近观察皇后。明明是世家仇敌之女,本不该对她抱有平缓心意,为何此刻,红尘俱寂,云雾京城,寥静除月,坚硬的心在此刻寒冬岁末中,慢慢被触融。 十九年,沈府受诲。 嫡长女,艳丽绝世。 性情贤良,音律精通,习舞天赋。 此等佳人,见者无不为之赞叹。 当入主中宫。 她从来都是这么听说的。 自己,当入主中宫。 不论当今天子为谁,她就该成为凤仪九天的一国之母。 都是这么说的。 无人告知她六宫险恶,无人告知她如何与天子伉俪情深。 她,就该当入中宫。 现今,她瞧见了天子的薄情,也瞧见了抛弃容忍善隐世俗观念、手腕强势的当朝皇后睡梦中不安的容颜。 前为母家谋势,后有太后干政,中有宠妃虎视眈眈。 光鲜亮丽下,是胆战心惊。 皇后这个位置,真如自己十九年家训所言这般重要吗? 她难道就真的适合它吗? 沈庄昭衬在椅手边,偏头凝望入眠的皇后。 萧梦如,原来你过得…… 从来都这般令人心疼吗。 皇后沉沉陷梦,她不知有个人在自己身旁,作了深省怜悯的思量。 她只在闭眸里,锁满家愁家仇,柳眉凝重如青碧长山,横展而开,兜满兜空,皆是以女子己身与朝廷纠缠谋权的艰辛。不往连理绵情,尚无风花雪月,辗转旧忆困于最大的皇城里,欢笑涕泪,承在本不该属于她的曼妙年华中,风一吹就被迫散尽。 沈庄昭离开凤榻,走至屋中央。金绣壁,牡丹毯,非凰即丹,几重压抑,令人透不过气。她真怀疑皇后日夜面对这些百般重复之物,就不曾感到厌腻吗? 书案,摆着贵重文房四宝。 墙上,横挂清心寡欲墨画。 是个内侍才华之人。 她这样想。 皇后平日除却请安时间,就在做这些事吗。她好奇走近,拿起未完工的字样,人如其字,清美倜傥,纤骨傲然,圆中求合,规矩成方,皇后真够闲情雅致,怪不得她昨夜来寻她时,都是在书房见之。 宣纸被她执于手间,案上被遮掩的尘封角落便显现而出。 压在几本史书下。 泛褶的空白一角。 怎堆叠整齐之处,还会将写的字随意处置? 罢了,替她物归原处。 沈庄昭轻巧抽出,欲收拾整齐后,再压回书轴下。 忽然间……她目光停留。 刹那瞥,手竟僵住。 是佛经,誊抄。 隶体,熟悉的字迹。 她几乎要屏住呼吸。 这是—— 她自己写的! 一张,两张,三张,四张……全出自自己之手! 那日,是,那日,她回想起来了。 夜召陈嫡女与沈嫡女入椒房殿,罚命彻夜抄写经书,以示正妻强风。 皇后命她抄了很久很久。 凭着不输人的傲性,她终于赶在黎明曙光来临时分,写下了最后一道笔画,困倦终支撑不住,倒头便睡。 待醒来时,皇后已出现前方。 她指夹经文,从唇中勉强吐露这几字道:“字,写得不错。” 为何…… 自己当时写的这些东西她要留下来? 沈庄昭糊涂了。 回身,皇后尚在原位。萧梦如,萧梦如……她在心底无意识反复念道,她实在太不懂她了。抚摸着纸张带来熟悉的触觉,当夜烛光昏昏,屏风背后,月光霜华,长夜静风,落寞的皇后出神盯着窗外深夜,种种幕幕,记忆涌来。她是如此擅长发现她的失意,正如此时一般。这是缘何?难道,自己就这般能懂她吗…… 白昼。 恍的变为漫长。 萧瑟冬至。 京城,仍未降雪。 迟了。 迟了整整两个月。 不过,人们并未担心。 雪,迟早会降临大地。 正如昼下夜升,海涨潮退,这里的冬,定是会来的。 至时年关一到,银装素裹,就是表示要过年咯—— 备年货。 贴福条。 团圆饭。 齐家欢。 百姓满心欢喜筹备,可对于深宫里的人们而言,尤其是天子,过年,仅是换了个方式设宴。年历翻过,年岁增添,除此之外,再无别的不同。 哪有什么家宴可说。 文武官员会在大年初一这天向天子朝拜,入夜,天子就与众臣共赴筵席,贺词,贺礼,步骤皆按礼部相走。繁文缛节,充满官场气息。 天子暂且搁置朝事,与宠臣把酒。 眼尖的人,便懂得在此时作观察,哪些是陛下的人,哪些是太后的人,哪些是其他势力的人,哪些是中立的人……一场小小的宴会,党羽分明,朝局百态。 太后作为多年掌权者,手握不菲臣力,女中豪杰,自是备受瞩目。 初入官场的寒士窥探,久经历练的老臣附和,皇家的年宴,是权势攀附的重要之地,是体现能人与高位者的场合,与年头无关,与亲情无关,纯粹冰冷的上下级相聚。 值得欣慰的,是众臣退散后,京城尚且有一屋容纳年味。家中妻儿,父母侍奴,走入宅邸的瞬间仿佛净化虚情假意的官气,落得个一身清了,过年的氛围,这才完全涌现了出来。 不幸的则是,散了筵席后的帝后,宫亦不处一宫,各居两端,何来宅邸所辞?同太后相聚,萧沈对峙,必定刀光剑影,年不是年,味儿不是味儿,久而久之,天子心疲,皇后逆愿,太后不快。三人宴不欢而散,就再也无法举行下去。 深夜,帝后独处,只是中间,似隔了什么。往年的新鲜都化封过去,天子不知她想求什么,皇后不知该作何回复,二人心距渐行渐远,只能无话可说沉默相依,最终,天子以你累了,就寝为由,退出了殿内。 扭曲的年夜。 仿佛纵使再真挚的感情,都在它之中,被涛染得污秽。 如今离年末还剩极短的时日。 长乐宫内,膳食房。太后在凿台边难得进行下厨,女御长笑曰:“娘娘数十年十指不沾阳春水,今日是破戒了。” 出锅,煲得好粥。 太后持匙作尝。 咦呀,皱眉。 “味道如何?”女御长问。 “倒之。” 女御长安慰道,“万事开头难,更何况您十多年未下厨,奴婢尝尝。” “都倒去。”十分不愿。 “是,是。” 然后她一边笑着收拾,一边道: “奴婢还记得娘娘最后一次下厨时,是在皇上八岁左右。那时娘娘什么都会,先帝和皇上都喜来您宫里用膳,奴婢时常在厨房里跟在娘娘身后,被娘娘手把手的教做。现今一晃眼,都过去近十多年了。” “嗯,十年有余。” 太后沧桑的声音听上去尽显触景生情。 十年。 八岁。 轻落一座墓碑。 绝厨,断情,此那年离经现在,恍然如梦,庄周不醒。 她忆起的,哪是女御长提起的什么先帝用膳。 手的动作缓缓放慢。 剥云散雾。 膳食房内,有美人背影兮,举手投足,轻柔化蝶。 膳香四溢,门外是食客静候。 “快好了,快好了。” 回眸,倩容明媚,贝齿甜美。 当初触手可及的范围。 今儿只能在回忆里相见。 “来了。” 美人温柔端出蒸气腾腾膳具走来。 窗棂上,贴有过年福。红花剪纸。外头,雪堆枝干。暖棉袄,银火炉,小屋内喜气十足。面上团红,酒酿佳肴,其乐融融。 圆桌两侧,三位妃子,二孩童。 美人呈上膳食,香味引得旁人赞叹称好,惹她脸色泛红,忙道莫着急称赞,先尝一口再说。 其中一人,虽正当妙龄,眉目依稀可看出是昔日的太后。 另外那个,则手抱雏儿,刚刚出月。是个男儿。头映屋内红光,大器可成之势。 加之作膳的美人,正三名大人。 美人落座,期待盈盈目盼望向对面。 “央儿,尝一尝,觉得怎样?” 被她遮住的人此时才算渐渐显现真容。 美人偏身,露出对面。 惊叹。 小小年龄,就得如此容貌。 冷眉桃眸,高鼻薄唇,额间点红痣,有新年去病祈愿之意。细腻肌肤,纯真又透着稍许懂事的眼神,叫人忍不住,就想把她搂进怀里,狠狠亲上一口。 美人眨眨眼,看着被唤作央儿的女孩尝了一口桂花酿汤。 怎样? 她大有兴致。 天下谁都可以说她做的不好,唯独这个女孩不行。 只因她太喜欢她了。 “嗯……”小女孩言。 好吗? 她紧张起来。 小女孩放下汤匙,非常认真道:“好喝,姨母。” 瞬间喜鹊绕梁。被称作姨母的美人忍不住冲过去搂住她,紧紧的,口中道:“太好了,央儿喜欢就好。”而那个小女孩似对姨母频频示好表示习以为常,面无表情的接纳了。 旁出笑声。 “好姐姐,莫把卫央搂坏了。” 是那个抱着男孩的妃子。 “怎能怪我呢?都怪妹妹把她生得太灵秀了。”美人摸了摸女孩梳着宫廷帝姬皆梳的俏皮丱发,“坤仪呀,你若是我生的该多好。” 小女孩一副姨母又来了的神情:“……” “不打紧,”妃子打趣,“反正你俩不管生哪个都是同族的孩子。” “姐姐坐回来,咱们用膳了。”年轻的太后嗔责。 恋恋不舍松手,最终美人回到原位。 “来来来,那边啊,帝后在陪众臣享宴,晚上啊,也没咱们的事。今天醉了就在这里休息了,咱不醉不归。”生有皇子的妃子举杯道。 酒樽倒液,三人起身。各执举杯,畅快一饮而尽。 外面雪花纷纷,年啊,和旧时在沈府没有差别,甚至,比在沈府还更为自由了。 真好啊,屋内的她们从未想过—— 原来最美好的岁月,就在此时。 而它,独自开始悄然进入倒计时。 往事清晰…… 音容遥远…… 年宴的味道逐渐挥发。 美好啊,快乐啊,慢慢不见了。 剩下冷冷冰冰的,皇城的味道。 “阿江。” “奴婢在。” 太后眼里流淌凝聚的眼泪,只差滑落。 “都已经这么远了。” “什么?” “十多年,原来已经这么远了。” “唉,是啊。”女御长在背后叹气。 “卫央长大,皇上长大,第一个人走,第二人走,原来好远了。哀家还以为才是昨日的,真是的,没想到,如今屋内,只剩下哀家一人啊。” “娘娘……” “过来,你陪我把这道菜做好。哀家许久不做,连姐姐当年教我的东西都忘了,你习得许多,应该还有印象,我们一起回忆一番,把这些菜做好,然后给皇上送去,然后给坤仪送去……” “是,奴婢这就帮你。”女御长轻声走近,她不敢看太后,因为她的声音里,有明显的哽咽。 要过年了, 要过年了…… 太后喃喃道, 又得一年了。 皇城,即将迎来寒雪与相聚。